【党史学习教育】国际学院:学做结合 走心走实

作者:温雅彬 韩旭      单位:国际学院 发布时间:2021-06-01

“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阵地是什么?”“Yan '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”

“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,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胡适、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。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是什么?” “Democracy and Science”

5月29日下午,一场“双语”党史知识竞赛在杨思椿科学馆五楼多功能会议厅如火如荼地展开。来自国际学院的170多名学生在答题纸上认真、流利地作答。

据了解,本场知识竞赛是国际学院“学思沙龙”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,也是学院探索让学习氛围“浓起来”、让学习内容“鲜起来”、让学习成效“实起来”的生动实践。2019级国际商务(全英文教学)专业学生郝雨说:“通过双语的党史知识学习,强化了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作为国际学院学子,应当进一步思考怎样用英语讲好党史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。”

据统计,自今年3月全面启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,国际学院已开展6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、4次集中学习研讨,组织4次教职工集体学习、1次专题座谈,在学院官方网站、官方微信平台发布“党史微课”“政治理论学习资料汇编”“双语思政”“党史回眸”等推文近50期。学院并依托“学思沙龙”载体,邀请校党委讲师团成员作专题宣讲报告,举办党员党史学习分享会,组织党员前往泉州长江支队纪念园开展“学习百年党史,汲取奋进力量”主题宣誓活动、到晋江城市展馆开展现场教育实践活动,组织港澳台侨学生到福鼎市店下镇参观革命遗址寻访红色记忆,主办包括党史讲述主题的第二届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等。

学院还强化责任担当,深入调查研究,了解师生所思所需,把办实事、解难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:创新成立“东学西渐”人才学校,坚定文化自信、涵养家国情怀,目前已开展儒学、世界遗产两期专题讲座,并将组织学员实地考察泉州非遗馆、九日山古迹等,以提升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;针对受疫情及国际形势影响中美121双学位项目“学生出不去、教师进不来”等问题和挑战,持续通过问卷调查、一对一面谈、座谈会等方式深入调研,研究提出并实施短期、长期发展方案,推进难题破解;先后举办优秀学长学姐求职分享会、考研经验分享会等,促进师生交流,加强学风建设;主动邀请财务处、国际交流合作处、经济与金融学院、工商管理学院等单位座谈,交流办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……

这些行动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、做在平常,令师生备受鼓舞。“东学西渐”人才学校首期班长、2018级金融学(全英文教学)专业学生刘晨羽表示:“在学院能感受到立德树人、国际交流的浓厚氛围。青年学子要好好珍惜这些平台和机会,真正成长为担当新时代使命的国际精英。”

20210529双语党史知识竞赛.jpg

“双语”党史知识竞赛现场

20210522 优秀学长学姐求职升学分享会.jpg

优秀学长学姐求职升学分享会